上海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課程學分:2學分 ; 學時:36;
開課院系:中國語言文學系;
課程費用:人民幣4800元/人。
課程明細:
上海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pdf
一、院系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于1951年,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研究重鎮和人才培養基地。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累,使中文系在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學界公認的知名院系。在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等各個研究領域,出版了大量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在學術界贏得了巨大聲譽。
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跨世紀、新世紀人才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委3人。在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績,本科生“導師制”和“國學專書系列講讀”等制度和課程已成為教學精品,深受學生歡迎。
更多參見http://www.zhwx.ecnu.edu.cn/。
二、課程內容:
本課程最重要的特色在于引進與文本密切相關的實踐性觀摩活動。在傳統的課堂講授和討論之外,充分利用地域環境優勢,每次課前或課后分別組織相對應的實地觀摩體驗活動,如名人故居、租界建筑群、博物館、話劇展覽等,文本感性認識與空間直接經驗相結合,促進認知主體更進一步地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梳理、闡發個人所思所感,輔助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研習。同時,通過實地走訪參觀的形式,增加學生對上海這座城市的了解與熟悉,拓寬其感知渠道,寓學于樂。
1.導論
1.1 破冰活動
1)介紹學校學院情況 2)課程總體介紹 3)破冰游戲環節
1.2 上海與二十世紀文學(2課時)
主講人:鳳媛
簡介: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在導論中,鳳媛老師將為我們介紹上海對二十世紀文學的影響,上海和二十世紀文學的關系,并初步的介紹文人筆下的二十世紀文學。
2.專題一:魯迅在上海的十年
2.1魯迅與上海課堂探討與授課(4課時)
主講人:陳子善
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
在這一講中,陳子善教授將從他如何從魯迅研究開始結緣講起,以故事形式生動形象的為同學們呈現魯迅與在上海十年的創作與經歷。
2.2課外實踐:參觀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魯迅公園等地
3.專題二:摩登上海的不同面向
主講人:羅崗
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成績顯著,兼容并包,循循善誘,為學生所稱道和愛戴。
3.1茅盾的《子夜》、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等文本分析。(4課時)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人。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后入商務印書館工作。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圖 3茅盾
與穆時英、劉吶鷗等“新感覺”派醉心于都市旖旎風情不同,茅盾筆下的都市不是夜總會、跳舞場、電影院的聚集地,而是資本家與投機者追逐利潤的場所,也是逐漸壯大了的產業工人為爭取自身權益而斗爭的舞臺。證券交易所、工廠是此類事件的發生地?!蹲右埂分械纳虾2辉偈侨崆槊垡獾陌l酵地,相反,它不僅膨脹著吳蓀甫等人的工業野心,也催促著工人朱桂英等人的成長。文學上海由此一掃陰柔頹廢、充滿了陽剛之氣。(《海派文學·茅盾:從迷亂灰色中發現人生的微光》)
穆時英,浙江慈溪人,1929年開始小說創作,翌年發表小說《咱們的世界》、《黑旋風》;1932年出版小說集《南北極》,反映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的兩極對立;1933年出版小說集《公墓》,轉而描寫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1933年前后參加國民黨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抗日戰爭爆發后赴香港,1939年回滬,后擔任《國民新聞》(汪偽報刊)社長,后被國民黨特工人員暗殺。

圖 4穆時英
* 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
——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
穆時英是個幸運者。上海就是他的出生地,甫登文壇便受到了繆斯女神的垂青,一切好像水到渠成,可他本人還不甘如此順遂,硬是將自己的寫作人生變作了流星一樣的耀眼與倏忽。他的升起和隕落恰好貫穿了上海黃金一般的夢幻20世紀30年代,他的小說創作可以說是對這個東方巴黎的印象速寫?!?span lang="EN-US">1930年的山海是一個繁忙的、渾身上下散發出現代魅力的大都市,與世界上最先進的都市同步。此時的穆時英作為一個大學生、大少爺已經開始了夜上海的游蕩之旅。與其它眾多來自鄉村作家不一樣的是,穆時英對于上海有一種天然的血緣般的親近感。當茅盾甚至沈從文等人對上海持批判態度的時候,穆時英卻是以墜入深井的姿態全身心地投入了上海地都市生活。他當然明白上海這座現代都市地罪惡,所以才會有“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之說,所以才會在《南北極》中有那樣一個底層世界的猜想,但這個都市中成長的年青人更能體會上海的迷人處,在現代聲光化電的摩登都市里,夜上海的嫵媚、慵懶、頹廢的迷人的氣息讓這個浪子無力自拔,陶醉在無邊的溫柔夜色中,成了根深蒂固的“墮落”的都市客。(《海派文學·穆時英:都市恣意爛漫的印象畫者》)
3.2課外實踐:參觀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一條街
4.專題三:張愛玲的《傳奇》
4.1張愛玲《傳奇》課堂授課(4課時)
主講人:倪文尖
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為學生所愛戴的資深老師。近年成為華師大中文系現當代文學以及文化研究領域的青年骨干。
* 張愛玲的《傳奇》
因為戰爭而中斷學業的張愛玲就像自己筆下的人物白流蘇一樣,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傳奇,只是傳奇的發生地變成了上海。而張愛玲顯然比她的女主人公更具有歷史悲劇意識。(《海派文學·張愛玲:投進亂世的一束靈光》)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

圖 7張愛玲
《傳奇》初版的確切時間是1944年8月15日,上海“雜志社”印行,平裝。初版的《傳奇》收入了十個張愛玲在1943-1944年發表的中、短篇小說,它們分別是:《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心經》、《花凋》、《年輕的時候》、《傾城之戀》、《金鎖記》、《封鎖》、《琉璃瓦》;再版時加入了一篇《傳奇·再版的話》。1947年出版《傳奇增訂本》時加收了五個短篇,分別是:《紅玫瑰與白玫瑰》、《留情》、《鴻鸞禧》、《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幾句話與讀者說》和跋語《中國的日夜》。此后,由香港天風出版社和臺灣皇冠雜志社分別出版的《張愛玲短篇小說集》都是《傳奇增訂本》的翻版,其中香港天風版的書前有張愛玲寫的序。
4.2 課外實踐:參觀張愛玲故居。(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
5.專題四:王安憶的《長恨歌》
5.1 王安憶《長恨歌》課堂授課(2課時)
主講人:黃平
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現代中文學刊》責任編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較為側重1976以來的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包括:80年代文學史;路遙、王朔、王小波等作家個案;韓寒、郭敬明等“80后文學”;當下青年亞文化與視覺文化等。
黃平老師首先講述人們對老上海的想象,討論老上海攜帶的文化政治,如何塑造與自身文化政治匹配的文學轉述,對《長恨歌》文本的做一細讀,探討其如何被被大眾接受。
王安憶(1954年3月6日—),生于江蘇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縣,現代作家、文學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教授。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團工作。1976年發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7年調上海作家協會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1996年發表個人代表作《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2004年《發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 《長恨歌》: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見傳人——王安憶論》
現代中國小說寫上海與女性的關系,當然不始自王安憶。早在1892年,韓邦慶就以《海上花列傳》打造了上海/女性想象的基礎?!?span lang="EN-US">30年代左翼作家茅盾,曾以煙視媚行的女性喻上海,寫成《子夜》有名的開場白。同時的新感覺派作家更塑造了艷異妖嬈的“尤物”意象,附會上海的摩登魅力。而鴛鴦蝴蝶派的遺老遺少,則在上?,F代化之際,就開始緬懷舊時風月了。
這種種有關上海與女性的書寫,在40年代達到高潮。張愛玲、蘇青、潘柳黛、鳳子等,不只寫上海女性,更以女性寫上海?!谶@樣一個傳統下寫《長恨歌》,王安憶的抱負可想而知。
5.2 課外實踐:觀看《長恨歌》話劇
地點:待定。
6.專題五:陳丹燕筆下的上海
6.1 陳丹燕的《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課堂授課 (2課時)
主講人:鳳媛
簡介: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在導論中,鳳媛老師將為我們介紹想象上海的N種方法,并以陳丹燕為典型人物展開講解。這一講主要圍繞著《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展開細讀。
* 陳丹燕
陳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協和醫院,祖籍廣西平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1982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進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志社任小說編輯。1992年兼任上海東方電視臺青春節目主持人。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少女們》(獲文化部新時期十年兒童文學二等獎)、《女中學生三部曲》(獲全國婦女兒童題材作品獎)。80年代后期從事成人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心動如水》、《緋聞》、《一個女孩》、《慢船走中國》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散文集《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義者的舞蹈》、《長裙上的花朵》等。同時創作出版青少年題材著作《獨生子女宣言》《梯形教室的六個下午》等,獲得廣泛好評。多部作品榮獲國內外多項大獎。
* 陳丹燕筆下的上海
《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外灘:影像與傳奇》,《公家花園的迷宮》,
6.2課外實踐:參觀外灘、和平飯店、黃浦公園等地
三、日程安排
課程內容以實際情況為準,具體安排參見下表:
時間 | 地點 | 課程形式 | 課程內容 | 對學生的要求 |
7月5日 星期二 | 校內 | 破冰活動 | 學校學院情況介紹 課程總體介紹 破冰游戲環節 | 積極主動地參與進破冰活動,熟悉身邊的新同學、新老師 |
課堂講授 | 導論:上海與二二世紀文學 主講人:鳳媛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1)對上海這座城市懷有濃厚的興趣。 2)對上海文化、發展有基本的了解。 |
7月6日 星期三 | 校內 | 課堂講授 | 專題一: 魯迅在上海的十年 主講人:陳子善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1) 了解魯迅的生平、創作等。 2) 了解魯迅與上海的淵源。 3) 了解魯迅在上海的創作。 |
研討活動 | 專題一: 結合自身經驗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進行提問、討論。 |
7月7日 星期四 | | 校外實踐 | 上海魯迅紀念館、魯迅公園、魯迅故居(大陸新村等地) | 1) 參觀前查閱相關資料,做一大致了解與準備。 2) 參觀時候有一顆熱情探索的心,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聯系。 3) 注意出行安全。 |
參觀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一條街。 |
7月8日 星期五 | 校內 | 課堂講授 | 專題二: 摩登上海的不同面向 ——茅盾的《子夜》 主講人:羅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 1) 在上課前前了解摩登上海的多種面向,有興趣的同學提前閱讀李歐梵的《上海摩登》。 2) 提前閱讀熟悉《子夜》、《上海狐步舞》、《魔道》等書。 |
課堂講授 | 專題二: 摩登上海的不同面向 ——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和施蟄存的《魔道》 主講人:羅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
7月9日 星期六 | 校內 | 課堂講授 | 專題三(上): 張愛玲的《傳奇》 主講人:倪文尖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1) 學生熟悉張愛玲的人生經歷以及作品《傳奇》。 2) 提前預習《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中國的日夜》、《留情》等文章。 |
課堂講授 研討討論 | 專題三(下): 張愛玲的《傳奇》 主講人:倪文尖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7月10日 星期日 | 休息 |
7月11日 星期一 | 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 | 校外實踐 | 參觀張愛玲故居(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 | 1) 參觀前熟悉張愛玲居住之處。 2) 途中拍照留念,方便答辯做PPT。 3) 注意出行安全。 |
7月12日 星期二 | 校內 | 課堂講授 | 專題四: 王安憶的《長恨歌》 主講人:黃平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1) 閱讀文本《長恨歌》,了解王安憶的生平以及創作。 2) 有興趣的同學對李歐梵的《上海摩登》,看王安憶其他作品如《啟蒙時代》等。 |
校內實踐 | 專題四: 話劇《長恨歌》欣賞 |
7月13日 星期三 | 校內 | 課堂講授 | 專題五:陳丹燕筆下的上?!渡虾5娘L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外灘:影像與傳奇》等。 主講人:鳳媛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1) 了解陳丹燕的生平 2) 提前閱讀作品《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 |
7月14日 星期四 | 外灘、和平飯店、黃浦公園 | 校外實踐 | 參觀外灘、和平飯店、 參觀黃浦公園。 | 1)出行注意安全。 |
校內 | 課程總結討論會 | 1) 總結課程成果 2) 評優、頒獎 3) 合影 | 1)各組代表總結此次課程的體會與收獲 2)集體合影留念 |
四、考核方式
平時成績30%,小論文70%
五、考察地點舉例:
*魯迅故居

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
多倫路
張愛玲故居

* 外灘、和平飯店、黃浦公園

